橡皮擦計畫:兩位天才心理學家,一段改變世界的情誼 THE UNDOING PROJECT A FRIENDSHIP THAT CHANGED OUR MINDS
描述 很久之前就有觀察到這本書,但是書名讓我不知道這本書是虛構小說還是其他類型的書籍。因此都沒有拿起來翻閱。 一開始閱讀的時候,似乎是以小說進行的多位自傳描述翻閱,感覺到有點不太想閱讀。 後來都覺得這本書挺有名的,上網看了看,有許多心理學的實驗與論述,就耐著性子重新看。 沒想到後面的一些實驗相當有意思,只可惜這類型的書不知道市場接受度高不高? 如果濃縮整合成一本心理學現象與摘要,感覺會更方便。 筆記 預期與判斷 人類基於直覺而產生的預期,會因為對世界的錯誤認知而遭到扭曲。 => 有時候有些人的預期,是相當不準確的,對於現實的錯誤認知的差距。 人分析專家究竟如何做判斷:人們嘴上說的跟實際上所做的,往往是兩回事。比較理想的方法,是觀察專家如何思考。 =>沒錯,觀察其行遠大於其述 問題可能出在醫師和精神科醫師幾乎沒機會回去檢視他們思考是否準確。如果診斷結果會得到立即回饋,是否能提升準確度,但最後沒有具體發現。 專家也是人,他們具備了人類學習與處造假設的所有能力,卻缺乏機器的穩定性。他們會有各種情緒:不舒服、生病、被環境干擾等等,因此當他們針對相同病症進行判斷時,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樣本變異性 醫院規模越小,母體數量不夠多,越有可能出現較異常的比率。一般人不理解樣本規模對於樣本變異性的影響。 =>相當有意思的結果,我們往往都觀察到那一些世界上幾億人中出現的代表性人物,其母體數量跟環境往往與我們能力資源一般的普通人相差太多 可得性捷思法:判斷事件發生次數或頻率的思維捷徑,越容易浮上心頭得情境,可取得性越高 可得性捷思法:判斷事件發生次數或頻率的思維捷徑,越容易浮上心頭得情境,可取得性越高,人們判斷它的發生機率越高。例如最近才剛發生、很常發生、經常被自己注意到,容易想起來,在做判斷時,你也會給予加權。例如,開車經過嚴重的車禍現場,你對車禍發生的機率判斷已經出現改變。 =>想當好的說法,我們注意到戰亂、疾病、新聞,才會急著去防範,也就是意識到機率逐漸升高。 選擇性配對:對於關節炎患者而言,因為選擇性配對的影響,當他們疼痛加劇時會特別注意天氣的變化,而疼痛情況穩定時,對天氣的變化就不會那麼在意。因此,如果疼痛特別明顯的那一天正好碰上天氣惡劣,就會讓他們牢牢記上一輩子。 後悔是種對個人行動的動機 後悔理論: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快樂的人不會老是想著沒有發生的不快樂事件,而不快樂的人想的是則是當初如果選擇不同,自己可能會有多快樂。人們會盡量避開遺憾或後悔,但不會花相同的力氣去避免其他情緒。人們在做決定時,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他們考量的,是追求遺憾(後悔)最小化。 =>相當重要的理論。這也是為什麼查理蒙格說,要降低自己的期望,避免造成自己的失望過大。 人們會為了趨避後悔,而去做某件事情;也就是說,對後悔的預期可以被視為動機,並對個人行動產生正面影響。 人們通常會對原本不想做卻做了事深感後悔;但對自己應該做卻沒做的事,後悔的程度就沒那麼強烈。因為最後決定導致現狀改變並因此造成損失,所感受到的後悔程度,會大過因為最後決定導致現況沒有改變而感受到的後悔。 => 因此要去思考,自己當下沒有行動的機會成本,避免陷入應該做卻沒有做的問題。人生有很多事情應該做,自己也知道,卻沒有用心去做,不想去做,但對整體生命的發展是有幫助的。(例如是不緊急但重要) 資源絕對值越多不代表越快樂,而是其變化值。 人們實際做出的決定,手中一定要握有數據。人們對於金錢的主觀感受,與他們的認知體驗有關。就像是置身在黑暗中,對第一道光特別敏感;在靜默的空間,能聽見細小如蚊的聲響。 人們對於金錢的感受,邊際效用遞減的傾向,使得期望效用理論得以預測,人們可能選擇穩拿,而不是選可能有更高期望值的賭局,也就是規避風險。 人們對金錢的認知,真正的關鍵不在於客觀的絕對值,而是變化。人們在做決定時,決定是在不同的小額賭局中做選擇,考量得失時,想的不是絕對值而是相對值。 今天,a跟b有500萬美元。 昨天a有100萬,b則有900萬,請問他們兩人一樣快樂嗎(都擁有同樣效用嗎?) 他們快樂程度當然不一樣,a會很興奮,b會很煩惱。既使你從a那邊拿走100萬,導致它財富少於b,a還是比b快樂。 這兩位體驗到的「快樂」取決於財富的變化,而非財富的狀態。 獲得東西的快樂,小於失去東西的痛苦 用現況當參考點,比現況慘就是損失 面對收益時,會想規避風險;面對損失時,則會傾向於冒險。 什麼是損失? 人們最終得到的結果,比做決定時的「參考點」更差。參考點就是「現狀」或一種心理狀態,是判斷獲利或損失的依據。它不是一種固定的數字,而是一種心理狀態。 獲利和損失,指的是主觀認知上的獲利和損失。 只要改變情境描述,讓獲利看起來像損失,就可以改變人們對於風險的態度,從趨避風險轉為追求風險。面對收益,會想規避風險;面對損失,則會傾向冒險。 => 亞洲疾病問題 「亞洲疾病問題」(Asian Disease Problem)的實驗。他們給了受試者一個假設情境:目前亞洲正流行一種罕見疾病,將會奪去600人的性命。美國政府提出兩種方案抵抗疾病,詢問受試者會選擇哪個。 方案A:執行後將有200人獲救; ...
新光物產保險 摩托車 全鋒道路救援服務
有以下兩間公司 因為我有投保新光產險,新光產險有特別備註他所附贈的道路救援服務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有附贈保單有效期限內,最多享2次免費救援服務 可以送汽油/水 拖吊20公里免費 在這個過程中,你完全不會跟新光產物保險聯絡道。 TMS全鋒事業車輛 如何聯絡? 直接打聯絡電話:0800-212-551 撥打前,請上網再次確認 不建議使用app進行回報 聯絡A: 全鋒客服 客服會先詢問 身分證字號、車主姓名、要保人或被保人的名字。 車牌號碼、車子製造公司、車子排氣量、顏色 機車是在地下室/平面/道路/高架橋下/高架橋上? 目前機車是在哪個地址停放? 你希望拖吊車,幫你拖吊到哪個地址? 收費方式 如果摩托車在偏遠地區,會有兩段式收費 第一段是師傅開拖吊車來載你的摩托車費用,如果師傅開車到你的摩托車救援處太遠,則會每一公里加收25$ 客服要等到派車簡訊給你後,才有辦法確認哪位師傅,他在致電給師傅詢問是否要加收錢。 客服回報給我是說有就近合作的師傅,所以不用第一段收費。 第二段是你摩托車救援處到你指定的地址,這段是新光產物保險所贈送的,免費。 整體流程下來我是沒有付到錢的。 拖吊流程 收到簡訊後,上面會有預估到達的拖吊時間。需要在現場等候。 之後師傅出發前會先打電話給你,再次確認拖吊的地點,以及要拖吊到哪個地址。 師傅到達現場後,師傅會先對車子拍多張照片 請你用手對他的裝置簽名兩次 接著幫你把摩托車運上拖吊車 接著上固定繩子固定摩托車 再來開車到你指定的拖吊地點 再來卸下車子 再次拍照,接著就會離開了。 聯絡B: 使用全鋒「車輛一鍵救援」app 個人不建議使用app 全鋒在電話裡會推薦你使用他們家的「車輛一鍵救援」app 會跟你要個人資料,車牌號碼、車子排氣量、顏色等。 以及串聯保單號碼去做查詢 雖然可以接得到新光的系統,但系統還是幫你在地圖做規劃時,仍然報價$1300 TWD。 但經由客服確認,此次道路救援是免費的。 但裡面有些提示可以幫你快速回報問題,例如 車子是在地下室/平面/道路/高架橋下/高架橋上 輪胎有無破損 是否可以正常發動 全鋒的app是以汽車為單位的道路規劃路徑,如果你使用的是機車,則請記得會跟Google map不符合。
血小板變多了
背景 之前比較有空的時期,我經常會去捐血室(醫療財團法人台灣血液基金會)捐血小板分離術,而血液檢驗後的結果,身體只符合捐1ul(15萬)的血小板,我平均的數值大約是15萬至23萬,一直都沒有滿25萬的情況,就這樣斷斷續續捐了快滿8年。沒想到最近去捐,發現自己當天的血小板達到了2ul(25萬)。這令我相當驚喜。因為自己期許能夠身體素質好一點,可以拿自己的資源去幫助其他更多有用的人。這同時也讓我思考,我有做了什麼,可以讓血小板的量有所提昇? ...
昆格爾的自省條目
身體 (1) 適當飲食 食物不吃過飽 飲料不喝過多 (2) 適當運動 釋放壓力,活動筋骨。 不過度運動,傷害身體 (3) 控制性慾 克制自己的欲望,珍惜自己的身體,不過於放縱自己。 (4)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
悠游度過一天的24小時
書本資訊 悠游度過一天的24小時 How to Live on Twenty-Four Hours a Day 阿諾德·貝內特(Arnold Bennett)寫的一本簡短的自助書《關於時間的日常安排》 ISBN: 9787560088365 筆記 試著想每天都是一塊堅硬的金幣,可供你花費。但是你每天的無謂的等待,還有浪費時間,就是讓別人拿走你一部分的金幣。 給人之性情留下時間空間 一兩次的失敗是無關緊要,不要貪多。 從小努力開始建立起 承認自己下午六點之後,並不會覺得疲倦,要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堅持不懈 一早一晚花10分鐘鍛鍊身體,就會整天受益。同理,一天花一個多小時來陶冶性情,也能夠使精神活動充滿生機,你又何必驚訝呢? 自尊是一切動機的開始,在精心思量的事情上面失敗,往往會使自尊帶來致命的打擊。因此我重申,要低調謙卑地開始。 如果你每周花七個半小時來提升自己的經歷,三個月下來你就可開始歌唱。 計畫自己在9點到11點之間做完原本90分鐘就可以做完的事情。 集中精神,就像是揪著它的脖子,領回來,重複四十幾次,堅持住。控制自己的思緒,排除一切的雜念。 生活中沒有乏味的東西 要擁有充實的人生,不一定要致力於藝術和文學。 每天的習性和生活氛圍都在迎合我們的好奇心和滿足感;好奇心意味著生活,滿足好奇心就意味著擁有一顆感悟的心。 認真研讀 開始時,我不推薦任何特定作品,但有兩條比較重要的建議 一、界定你努力的方向和範圍,選擇一定的時間、某個特定主題、或是某位作家。 要對自己說:我想瞭解法國革命、或鐵路興建、或者約翰的作品。在一定時間內,事先做好準備,然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的選擇上,能成為某方面的專家是非常令人欣喜的事情。 二、要邊讀邊想。至少花上45分鐘,來細心地,甚至是有些令人疲憊地思考你所讀的內容。 這意味著你將進度緩慢。但沒關係。 拋開目標,只想著周圍的鄉野,一段時間之後,你會發現自己已經至於山丘上的一個可愛小鎮。 要規避的危險 假正經自命不煩的傻瓜,煞有其事的闊步。 缺乏幽默感 不要感到悲傷而形諸於色,只要管好自己分內的事,就盡了最大努力。 被計畫綑綁,彷彿是一個拉馬車的奴隸,必須尊重但是不能奉神明。 但是計劃就是計畫,若不尊從計劃,就不是計劃了。 罪惡並非源自於一板一眼的堅持,而是一開始貪求太多,唯一的辦法就是重訂計畫,降低期望。 如果計畫讓人覺得壓抑,又不願意更改,那就是在一部份的時間內加上從容地休息,例如執行下一個事情前,好好浪費五分鐘。 最大危險:一開始的失敗很容易扼殺下一步的持續,必須相當謹慎地避免,不要有過重的負擔,步伐緩慢,慢到出奇,盡可能保持均速。 堅持不懈,但不是急急忙忙。 隨筆 ...
2022-11-29 隨筆日記
高估自己 今天久違地拿起滾輪在做跪姿滾輪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原來體力變得如此差勁,不到七十下的次數,就已經雙手無力,過程不小心癱倒在地上。但我仍咬牙繼續做,才發現自己如此渺小,高估了自己。但,唯有這樣確實緩慢地運動,才能讓自己瞭解自己的無能為力。如果要變成有體力的人,勢必要先疲倦自己,耗費體力,才能夠更有體力;如果要變成更有能力的人,勢必要先應用能力,承擔更多事務,才能夠更有能力;如果要讓自己在某領域成長,失敗是讓自己茁壯的養分,耗費的成本資源是成長的必要驅使動力。 飲食控制 飲食控制,今天利用公司的補助,花了五元買冰番薯吃;早上去市場買了雞蛋,蒸了三顆水煮蛋吃,再配些水果;晚上正覺得不知莫名所以精神很好的原因,才知道,便宜的花費,會有健康的身體。現代我們的飲食,其實也不用吃得多,吃得少又健康,這樣反而能讓自己的身體更舒服,更開心。 我想要有個健康的身體精神,為此我願意每天粗茶淡飯,簡單飲食,不追求其他精緻食物,只為保有自己身體與精神上的健康。不用其他的調味,只需要食物最單純的本質。 不放棄的堅持 自我目標管理最重要的不是高效又快速的結果,而是緩慢但長久堅持才驚人。我想這是人的通病之一,很容易放棄,無法長期堅持。身材窈窕、身材壯碩、表現傑出、令人驚艷者都有著共通的特性,堅持。這個堅持也往往來自於一個意圖(will),當你有了意圖,很容易堅持下去,長久持之以恆後,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九成的人無法堅持的結果。事情的本質不難,而我相信自己也擁有一定的智商可以去消化事物,但堅持往往是最難。 我要找出我的意圖,緩慢且長久持續地堅持下去,勢必能比昨天的自己來得更好。 教育 今天看到一個韓國老師說的影片相當受用 An Associate Dean of Stanford Was A Bottom Student | Paul Kim 能成功的主要的方式是,你必須要學會,自我管理(self regulation),管理你自己,觀察你自己。 在超越心智階層之上,你能夠看到你自己,並且更好地瞭解你自己。這些也涵蓋到評估你自己的強項與弱項,然後才能夠去管理你自己的學習過程。 教育是一個機會,一個能夠改變人們生活,以及能夠分享和平與繁榮的方式。 都這麼說了,你要改變自己的話,唯一的方式就是自我管理。自我管理地去學習教育你自己,增長技能,幫助他人解決問題,才能夠有資本創造價值,讓別人願意拿出資源與你進行交換。 總結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四件事情 身體與精神上的健康 家族、心愛的人、你重視的人、或者其他朋友 金錢(個人財務管理) 個人的興趣與活動 而這些都可以透過一件事情來達成:自我目標與時間管理。 人生若要改變,變得更像你要的樣貌,就得要管理自己,觀察自己,反省自己,讓自己朝著想要的生活前進。
紀錄片心得:聰明生活經濟學 (Get Smart with Money)
相關資訊 播出年份:2022 發行公司:Netflix 國家/地區:美國 導演:史蒂芬妮蘇奇蒂格(Stephanie Soechtig) 心得 動手算 列出自己所有的支出 為你的大部分日常花費再去節省花費 外食改成自己煮 預先大量購買食材 多利用公司資源吃飯 提前規畫限制自己的金錢預算 行動 只在必要上面 想要只有在能力才可以彈性,但不可以每項都要這樣。 在生活上減少浪費(waste) 但是跟家人出去旅遊創造回憶就是另外一回事,不要純屬浪費的花費。 生意 積極推銷自己 開創自己的事業 設計平台 創作物品 寫書 規模化 使你的收入成倍增加,而時間只有原本的花費 例如: 賣出你的畫,變成數位作品,像是NFT 收入 建立一個你第二銀行帳號,分開來收那些你創業的收入。 投資 將你的錢投入S&P500 設定自動化程序,定期投入,然後就不要管他了。 對新的東西,大家都會害怕不敢進去 但是對於什麼事情都不做,反而因為會因為通貨膨脹導致你手中手握的錢在以1-3%開始貶值。 心態(信念) 要真的認為周遭都是機會 而且你可以做得到 不用害怕失敗,但是做好風險管控 當你去管理錢的時候,就會得到更多的錢。 當你轉移你的專注點,思考你能賺到多少,如何增加你的收入。 其中一部分就是問你:我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價值? 你能賺多少錢取決於:你能貢獻的東西有多稀有和珍貴 退休目標(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 FIRE) 每年的財務支出*25 基本上就是財務獨立 假設我每月支出7萬元在我的生活上 一年花費 = 7萬元*12個月 = 84萬元 二十五年花費 = 84萬元 * 25個月 = 2100萬元 我投資2100萬就是財務獨立。 投資2100萬於某張股票上 1% - 21萬元 2% - 42萬元 3% - 63萬元 4% - 84萬元 5% - 96萬元 也就是你每個月投資的2100萬元能夠帶給你每年你自己的花費,如果是4%的回報,就能讓你達成財務獨立。 4%不斷的回報,讓你脫離 用你的時間換取勞務收入的圈圈 我學到的 來找個台灣股票殖利率穩定的產品,然後就以FIRE為目標,似乎是個不錯的路線。 生活中在做任何事情之前,要先有規劃與計畫,限制自己,妥善分配資源(時間資源、金錢資源、體力資源等),才不會亂花用這些寶貴的資源。 你有再多錢,但是卻用錯的方式,它還是會流失;要在你錢少的時候,多用正確的觀念去學習管理,才有辦法真正的賺到錢。 如果我是一位王室成員,前面祖先累積下來的資產,勢必能讓我生活無虞,但如果我沒有用正確的觀念跟計畫去分配這些資源,毫無節度的使用,那想必是富不過三代。因此資產的累積相當重要,這讓我想到為什麼有錢人都不會願意賣掉資產,因為它能帶給你更多的收入,不要把整個河川開發掉,要留著取部分水用,才能無止盡的使用。 生活中確實地要了解必要、想要、夢想。我們大部分人都在想要上面,卻沒有大部分做到必要。 必要是指你的生活條件。 想要是基於你的生活條件有更好的體驗。 例如飢餓,你今天餓了,會想吃50元的餐點,還是200元的餐點? 必要就是吃50元的餐點,雖然吃習慣了,但是可以填飽肚子。 想要就是200元的餐點,有填飽肚子,但是新奇,又可以換換口味。 例如交通,你想買車,你需要開車去上班、接送小孩,那你會想開50萬的二手車,還是200萬的新車? 必要就是開二手車,單純接送小孩跟上班,同時別人對你的車沒有興趣。 想要就是開新車,除了送小孩跟上班,你還可以炫耀,同時別人對你的車有興趣。 不要把想要跟必要弄混。 紀律、瞭解金錢、分配、計算、控制、投資,我想這應該就是聰明生活的黃金守則。
台灣地震訊息通知設定
起因 為什麼我的手機都沒有收到政府的地震通知? 政府在一定地震規模之上才會通知 不想要單獨依靠一個管道通知 想要確保自己有管道會隨時通知,無論在用電腦的時候,外出的時候。 工具 給 Android 手機 KNY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kny.TaiwanWeatherInformation&hl=zh_TW&gl=US 給 個人電腦(Windows/ Mac/ Linux) 地牛 Wake up https://eew.earthquake.tw/ KNY 權限 該軟體權限要設置於任何APP上之上 地震報告 ✅ 接收地震報告通知 設定接受地震報告的規模等級 規模5.0以上 因為我不想知道小地震(規模5.0以下)的報告 地震速報 ✅ 接受地震速報 我想即時知道否有地震 ✅ 地震速報 - 本地震度等級 如果是第一次使用,請先用 所有震度 0~7級 如果用過之後覺得小震通知很干擾,可以設定 4級地震 - 中震 是您所在地(自動或手動),震度達四級以上(包含四級),都會有通知。也就是震度達 四、五、六、七級 都有通知。 Google Play, KYC作者回應 ...
捷克電影心得:超級好公民
捷克電影心得:超級好公民(Všichni dobří rodáci | All My Good Countrymen) …然而共產黨的集體化政策,卻使得街坊開始分道揚鑣,自以為善良的好人有時更可怕,因為他們緘默地助長邪惡卻不敢承認。然而整部片從歡唱開始,還有慶典、面具與盛宴,攝影更是美得出奇。但這才是它神奇的地方,用輕鬆的語調講悲哀的故事,愈美麗也就愈殘酷…。—台北金馬影展 ...
捷克電影心得:夜之鑽
圖片來源: 台北金馬影展 Taipei Golden Horse Film Festival | 夜之鑽 https://www.goldenhorse.org.tw/film/programme/films/detail/3302?search_year=2022&search_category=CFF 觀賞起因 最近(西元2022年)金馬影獎引進了捷克斯洛伐克的電影,大概都是1950年代上下的捷克電影。而且友人也正在捷克生活,這讓我更加好奇捷克的早期藝術是如何開始的。正好,有機緣入手了免費的兩張電影票,就來索性看個兩場。 ...